109年03月份 健康新聞集錦

公告內容

飲食健康:
堅果也能助防疫 每天一湯匙吃出抵抗力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發布日:2020/ 03/23

現在大家聽到武漢肺炎就人心惶惶,各種偏方應運而生,其實保持均衡營養,規律作息,提升自身的抵抗力,才能真正地抵禦病毒感染。每日適量攝取堅果種子類,例如逢年過節常吃的瓜子、開心果、杏仁果等,均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、維生素E、纖維質等營養素。其中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血脂效能,可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;維生素E是重要的脂溶性抗氧化劑,有助於保護心血管、減少自由基等;纖維質則有幫助促進腸胃蠕動等功能。

提升抵抗力不能少 堅果種子來加值
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表示,每天1湯匙或每餐1茶匙的堅果種子,就可以達到營養的建議量,再透過選「原味」、吃「適量」、巧「搭配」三撇步,善用食材變化,兼顧營養及美味。
1.選「原味」:採買時注意食品標示,選購原味或直接購買生的堅果種子類自行烘烤,才能保留完整的營養,並減少熱量、添加糖或鹽的攝取。
2.吃「適量」:因堅果種子類的油脂含量較高,若當作零食,容易不知不覺吃進過多熱量,導致肥胖上身。每天適合的攝取量約為5顆腰果、或5顆杏仁果或10顆花生。
3.巧「搭配」:較硬的堅果可敲碎、打成粉,或選擇質地較軟的芝麻、花生仁等,搭配蔬菜、牛奶或優格等一起入菜料理,不僅增添菜餚風味,更能順便補充「纖維」與「鈣」。
國民健康署提醒請靈活運用「我的餐盤」均衡飲食的口訣和手勢,聰明吃、快樂動,用健康的生活型態增強抵抗力,共同抵抗疫情。詳全文

老人健康:
長輩年紀大後,老番顛、性格遽變,不需太在意?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發布日:2020/ 03/03

「老番顛、性格遽變」恐怕是失智症的徵兆!失智症的早期徵兆包括出現明顯的人格變化(例如:疑心病重、憂鬱、焦慮、易怒、口不擇言、過度外向、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、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),建議若出現以下失智症十大警訊時,應該儘速尋求專業的神經內科或精神科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,早期治療可延緩部份症狀的惡化。
一、 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
二、 計畫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
三、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
四、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
五、 對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有理解困難
六、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
七、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
詳全文

生活健康:
洗手防疫 擦乾才對!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756期 2020/03/13

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(COVID-19)疫情肆虐全球,為了因應防疫需求,面對環境中的各種病原體,「勤洗手」是最簡單又有效減少病原體傳播,並預防疾病的重要關鍵,該如何正確洗手才有效?食品藥物管理署(以下簡稱食藥署)整理3項提醒如下。
1.肥皂勤洗手,擦乾後再走!
多數病原體主要透過飛沫或接觸傳染,而正確的手部清潔,能有效減少細菌或病毒從手進入口鼻的機率,達到防疫效果。用肥皂清洗雙手,一直是國際公認最有效的傳染病防治方式,以肥皂或洗手乳徹底搓洗雙手40秒以上,再用清水沖洗,讓髒污或病原體離開手部,最後要記得一定要擦乾雙手!只有在無法濕洗手的情況下,才使用乾洗手替代。至於乾洗手的常見主成分為酒精,使用酒精含量60~80%的2~5cc乾洗手液,搓洗20秒以上待手乾,即完成手部清潔。

2.買乾洗手時需要看藥品許可證嗎?
乾洗手產品眾多,號稱的功效五花八門,但主要功用是殺菌、手術前消毒等醫療用途,是以藥品方式管理,所以外包裝有藥品許可證字號的乾洗手產品,是優先供醫療使用的。
3.乾洗手好方便,沒有它不行?
過度使用乾洗手可能會導致皮膚龜裂,且不建議皮膚發炎、皮膚敏感或對酒精過敏的人使用。要維持手部衛生,還是以濕洗手為主,萬一在沒有肥皂或清水可清洗手部等特殊情況下,再使用乾洗手即可。

詳全文

用藥健康:
過期管制藥 毋湯當一般藥品丟棄!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757期 2020/03/20

家中有過期、剩餘的管制藥品怎麼辦?食藥署提醒,千萬不要當一般藥品丟棄喔!只要交回原開立處方的醫療院所,或藥局等機構回收處理就對了。
醫療常使用的佐沛眠(Zolpidem)、舒樂安定(Estazolam)、氟硝西泮(Flunitrazepam)、溴西泮(Bromazepam)等鎮靜安眠類藥品及嗎啡(Morphine)、吩坦尼(Fentanyl)等成癮性麻醉藥品皆屬管制藥品,依法限供醫藥及科學上之需用,倘流為非法使用,即為「毒品危害防制條例」所稱的毒品。
當民眾退回管制藥品時,醫療機構或藥局會詳實將其日期、品名及數量登錄於「管制藥品回收登記簿」(以下簡稱登記簿),且由退回者及點收者簽名;並將回收的管制藥品集中保管,加註特別標示,與調劑用的管制藥品分開存放,醫療機構或藥局應報請轄區衛生局(所)會同銷燬後,並記錄於登記簿;醫療機構如被查獲有來源不明的管制藥品,則依違反「管制藥品管理條例」等相關規定處分。
食藥署呼籲,民眾就醫後所攜回的藥品,必須依照醫師指示使用,避免重複看診與重複領藥,並切勿購買、使用來路不明的藥品,對於管制藥品品項相關資訊,歡迎至食藥署網站(http://www.fda.gov.tw)/業務專區/管制藥品/管制藥品的管理/管制藥品分級及品項查詢)查閱。
詳全文

疾病健康
防疫期間 氣喘患者4招防護要做好!
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
2020/03/25
春季氣溫變化大,依據國外研究顯示,若室內室外溫度差異達攝氏7度以上,容易誘發氣喘,加上最近花季陸續展開,許多民眾選擇戶外賞花,在溫差大及花粉等過敏原的雙重刺激下,更容易使氣喘發作。目前正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(COVID-19)疫情期間,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提醒氣喘患者應做好自我照護,保護呼吸道,有效控制氣喘:
1.正確、規律使用吸入型藥物,穩定症狀:吸入性藥物是治療及預防氣喘發作重要的藥物,氣喘患者都應學會正確使用吸入器,以發揮最大藥效,減少氣喘急性發作,因應新冠肺炎,可先電話查詢醫院是否有提供「藥來速」等服務措施。
2.定期打掃居家環境,清除過敏原:居家環境中充滿許多誘發氣喘的危險因子,如塵蟎、蟑螂、寵物毛髮、灰塵、黴菌等,建議每周至少固定打掃一次,清洗寢具、去除髒汙,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,疫情期間若要使用漂白水消毒環境,也請注意保持室內通風、戴手套及必要時戴口罩調製消毒水。
3.規律運動,控制體重,增加心肺功能:氣喘患者在氣喘控制良好的情況下,與醫師諮詢後,可依據身體狀況選擇運動(如:慢跑、游泳、散步或騎腳踏車)進行鍛鍊,控制體重在正常範圍內,改善心肺功能,提升生活品質。
4.出門戴口罩,避免刺激呼吸道:除了氣溫變化及花粉外,戶外環境也隱藏許多影響氣喘發作的危險因子,如汽機車廢氣、二手菸等,氣喘患者出門時戴上口罩,不僅保暖還能保護呼吸道,降低感染新冠肺炎及氣喘發作的風險。

另提醒氣喘患者,疫情期間要保持勤洗手、不亂觸摸眼口鼻及隨身攜帶藥物的習慣,保持心情平穩,平日做好自我照護,不要給自己太多的心理壓力,才能保持身體健康。
詳全文

食安健康:
「5要2不」防食品中毒!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757期 2020/03/20

想遠離食品中毒,5要2不就對了!預防食品中毒的5要:「要洗手、要新鮮、要生熟食分開、要澈底加熱及要注意保存溫度」,以及「不要飲用山泉水、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」2不原則,可常保飲食安康。
107年造成臺灣食品中毒的前三名病原性微生物,分別為諾羅病毒、金黃色葡萄球菌及仙人掌桿菌。其中最常被發現造成食品中毒病因的諾羅病毒,只需要少量的病毒就可導致上吐下瀉,諾羅病毒不耐熱,因此餐點都要澈底加熱至中心溫度70℃以上再食用,即可避免中毒。但要注意的是,酒精無法消滅諾羅病毒,所以在如廁後、製作及食用餐點前,一定要用肥皂等清潔產品澈底清洗雙手。至於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的貝類水產品,應避免生食,在烹煮蛤蜊或牡蠣時,當貝類的殼張開後,也要再多煮一會兒再吃。
金黃色葡萄球菌是微量存在人體表皮的微生物,若調理食品的人手部有傷口化膿時,就容易讓金黃色葡萄球菌孳生增殖,食品製備過程一不慎,就可能污染食品,食入後造成上吐下瀉等不適症狀。調理食品的人應注意個人衛生及應穿著整潔,並注重手部之清潔及消毒,若手部有傷口,則需妥適包紮處理,並戴上不透水手套。
在仙人掌桿菌方面,容易透過環境中的灰塵或病媒污染食品,菌體不耐熱,但可能形成耐熱性芽胞,因此便當或餐點製備後,又在室溫下貯存過久,就可能使仙人掌桿菌芽孢萌芽增生,並產生毒素,吃了導致腹瀉或嘔吐等症狀。食藥署建議,應注意衛生管理,避免食品受到灰塵及病媒等污染;食品食用前也要澈底加熱,烹調後也應儘速食用,如未能馬上食用,最好保溫在60°C以上,或儘速冷藏(7°C以下)或冷凍(-18°C以下)保存。
若您計劃出外郊遊,請遵守「不要飲用山泉水、不要食用不明的動植物」原則,我國曾有民眾飲用未經充分消毒及煮沸的山泉水,導致諾羅病毒食品中毒案例。此外,也曾發生誤食綠褶菇、姑婆芋、大花曼陀羅及蟾蜍等動植物後造成食品中毒之案例。請秉持「5要2不」的原則,才能開心出遊平安回家。
詳全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