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年01月份 健康新聞集錦

公告內容

運動健康:
不運動,肌肉也能「電」出來?腹肌神器有用嗎?
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798期 2021/01/01

近年來,隨著健康意識提升,運動健身風氣愈來愈盛,各式健身相關商品在市面上如同雨後春筍。為追求完美體態,網路上各種「腹肌神器」盛行,為此,食藥署特別提出說明與注意事項,提供民眾進一步思考。
挑選第一步,認明核准許可證
所謂「腹肌神器」,經常宣稱以肌肉電刺激技術(EMS, 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),利用接觸體表的電極所導出的電流,重覆剌激肌肉收縮,以達到訓練肌肉的效果,此類產品是屬於「動力式肌肉刺激器」的醫療器材。食藥署提醒,民眾購買前應多留意,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商品,並於合法藥商選購買具有衛生福利部核准許可證的醫療器材。

使用前也應詳細閱讀產品使用說明書,留意不可長時間使用於同一部位,如果有身體不適或疼痛,應該立即停止使用,並尋求專業物理治療師或復健科醫師協助。

牢記三步驟,使用醫材最安心
食藥署提醒,民眾如欲購買醫療器材,應遵循「醫材安心三步驟,一認、二看、三會用」。首先,認識哪些產品是醫療器材,第二是購買產品時,看清楚包裝上載明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標示等資訊;三是使用醫療器材前詳閱說明書。如此,才能確保您挑選到適合自己的醫材、可正確使用、並得到應有的效能。
如有發現不良品,或是使用中與後續發生不良反應,請民眾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(http://qms.fda.gov.tw)通報,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:02-23960100,與食藥署一起為你我的健康把關!
詳全文

食安健康:
食品中毒好可怕?澈底加熱,讓沙門氏桿菌死光光!?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798期 2021/01/01

天氣炎熱,食品容易變質,但在寒冷的季節,食品中毒的問題依舊不可輕忽!常見的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途徑,多是食用未澈底加熱的蛋品、畜禽產品,或是餐點遭生食污染,患者會有嘔吐、腹瀉和發燒等症狀。食藥署提醒大家,保持良好衛生操作習慣,將生熟食砧板、刀具與器具分開使用,並澈底加熱食物,才能避免發生沙門氏桿菌食品中毒。
人員與環境雙重管控
沙門氏桿菌不耐熱,在60℃下加熱20分鐘,或煮沸5分鐘都可殺滅。除此之外,在人員方面,調理者在手部遭污染、如廁後及製作餐點前,都要洗淨雙手;若有腸胃道症狀,應儘速就醫,未確定痊癒前,不宜與食品接觸。在環境方面,沙門氏桿菌可經老鼠、蟑螂、貓、狗等途徑污染食品,應防止入侵並撲滅病媒;垃圾桶也要加蓋並定時清理。
謹慎使用蛋品,避免危害
食藥署提醒,在製作提拉米蘇、慕斯或沙拉醬等非經高溫加熱的產品時,建議可使用殺菌液蛋或衛生品質良好的蛋品,並注意調理時的衛生管理,才能確保食用安全。若民眾想要更加了解食品中毒相關知識,食藥署已製作一系列防治食品中毒教材,歡迎業者及民眾至食藥署「防治食品中毒專區」(http://www.fda.gov.tw/TC/site.aspx?sid=1816)參考。
詳全文

飲食健康:
該不該吃「健康食品」?不如先學會當一個聰明的消費者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801期 2021/01/22

在日常飲食之外,許多人為了保養身體,經常會購買許多有益健康的食品,而這些產品,常被誤冠上「健康食品」的名號!食藥署提醒消費大眾,自民國88年「健康食品管理法」上路以來,「健康食品」已成為法律名詞,必須向衛生福利部申請查驗登記,提供科學證據佐證產品的安全性及保健功效,經審核通過取得許可證後,才能稱為「健康食品」。
有人問,既然是「健康食品」,那是不是吃越多就越健康?食藥署特別申明,對於食用「健康食品」,最重要是應考量自身需求,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食品。做為聰明的消費者,應掌握健康食品選購「停」、「看」、「聽」三要訣:
「停」是先冷靜思考,是否確實有需要?以及對健康是否真有幫助?接著是仔細「看」,即詳細閱讀包裝上的標章、核准字號、警語、注意事項、攝取量及保健功效。食用前更請務必「聽」,可請教醫師或營養師等專業建議,正確選購對自身狀況有助益的健康食品。
食藥署再次強調,健康食品本質上仍屬食品,並不等同於藥品的功效,亦無法取代正規醫療。若有疾病仍需就醫,千萬不可仰賴健康食品,以免延誤病情。平時更應有正確的飲食觀念,畢竟「均衡飲食、正常作息加上持續運動」才是保健王道!
詳全文

疾病健康:
聽說在新冠病毒還沒感染到肺時,檸檬加溫水可消除病毒?
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800期 2021/01/15

詳全文

生活健康
救人一命!你學會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(AED)了嗎?
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799期 2021/01/08
時序入冬是心臟病的好發季節!尤其是三高患者、抽菸及壓力大者更要特別注意。根據衛生福利部(下稱衛福部)近年來國人十大死因統計,心臟疾病皆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三名。
一分鐘內電擊,成功率90%
心臟病造成的死亡,多是突發性的心跳停止,而電擊是使心臟恢復正常的有效方式。據文獻指出,因突發性心律不整而導致心跳停止的個案,如在一分鐘內給予電擊,急救成功率達90%,每延遲一分鐘,成功率遞減7-10%。

以心肌梗塞患者為例,發病時往往會突然昏倒,此時應立即撥打119、施以CPR,並尋找最近的AED搭配急救,提高救援機率。

打開機器,邊聽指令邊動作
AED(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)為「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」,能偵測心律脈搏,並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運作。它的操作方式很容易,開啟機器時會有語音說明,並有圖示輔助,如同「傻瓜相機」般簡單,因此又稱「傻瓜電擊器」。

【使用步驟】
⑴打開電源,系統啟動,聽指示進行步驟。
⑵貼上電擊片,插入導線。右側電擊片,置於胸骨右上緣、鎖骨下方;左側電擊片,置於左乳頭外側、上緣距左腋窩下約7公分。若患者有流汗,先用乾布或毛巾將胸部擦乾,再貼上電擊片。
⑶為避免機器判讀錯誤,分析心律時應避免接觸及晃動病患。分析心律約5至15秒鐘,視不同機型而定。
⑷確定無人接觸病患,可依指示電擊。電擊前警告所有人與救援者,「我離開,你離開,大家都離開!」或簡單警告「Clear,離開!」確定無人接觸患者,再按下電擊鈕。
⑸如果患者不必使用電擊,機器會用指令提醒,只需CPR壓胸,再等救護車送醫即可。
留意AED擺放處,讓你隨取隨用
衛福部曾於102年5月23日公告「應置有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之公共場所」,如交通要衝、長距離交通工具、觀光旅遊區、學校、集會場所、購物場所、浴場、溫泉區及旅宿場所等,在這些地方可多關注AED擺放位置。
若需查詢醫療器材許可證的相關資料,可至食藥署網站之醫療器材許可證資料庫系統查詢。如有發現不良品或使用時有不良反應時,請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(http://qms.fda.gov.tw)通報,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:(02)2396-0100。如有發現不良品,或是使用中與後續發生不良反應,請民眾至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(http://qms.fda.gov.tw)通報,或撥打不良反應通報專線:02-23960100,與食藥署一起為你我的健康把關!
詳全文

用藥健康:
西醫遇上中藥?會不會是羅密歐遇見祝英台!
藥物食品安全週報
第799期 2021/01/08

在臺灣,許多長輩都在服用慢性病藥物。對慢性病患而言,除了遵循醫囑,按時服藥之外,最重要就是「注意用藥安全」。像秋冬進補,民眾常吃藥膳,當西藥遇到中藥是否會產生影響,食品藥物管理署(下稱食藥署)特邀請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教授侯鈺琪為民眾進一步說明。
中、西藥或食品,吃進身體一視同仁
「坊間存在一種說法,認為中藥和西藥不同,即使都吃也不妨礙,這是偏差的觀念。」侯鈺琪教授指出,從身體的角度,中、西藥與食品並無差別,全是外來物(Xenobiotics)。

她以烹調手法為例,同樣的食材,分別用西餐與中餐手法烹調,吃進肚子後,身體不會分辨這是西餐或中餐,因此,啟動的消化吸收機制是相同的。

中藥、西藥同時服用,可能會有風險
食藥署提醒,服用三高(高血脂、高血壓、高血糖)或慢性肝炎等慢性病用藥時,若同時食用中藥或不適合之食品,可能使藥效打折或加重,影響到用藥安全。像吃藥時應搭配溫開水,避免與葡萄柚汁共服,主要是因為葡萄柚汁含有影響肝臟代謝和藥物運送蛋白的成分,使血中藥物濃度過高,引起藥物不良反應。侯教授提醒民眾:「中藥裡也有與葡萄柚類似基原的藥材,如:枳實、枳殼與化橘紅,當藥方中有此類藥材,就應避免與西藥併用。」
享受美食,注意內容、用量與頻率
冬季來臨,民眾喜歡各種藥膳補品,侯教授建議食用前,要注意「內容」、「用量」與「頻率」。以當歸鴨而言,其中的當歸、川芎都是活血類的中藥材,當它們與抗凝血藥(Warfarin)併用時,就有可能增加病人出血的風險。因此,「鴨肉可以淺嚐,湯建議不要喝,享受香氣即可,才可避免副作用的風險。」此外,侯教授強調,食用頻率也是關鍵,再好的東西也不要常吃或過量。
食藥署叮囑,若對服用的中藥或食材有疑慮,可在領藥時諮詢藥師,評估是否適合一併使用,才能確保用藥療效與安全。
詳全文